衡水五中高中部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学校简介
ABUIABACGAAggdu2_gUooMDXPjCgCzi4CA

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建校于1978年,2001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学校坐落于衡水市区永兴西路,美丽的滏阳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风纯正。经过多年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三个校区,在校生3000多人。

走在桃城中学高中部校园里,首先被学生们鲜艳的红色校服后面“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吸引。这是桃城中学高中部的灵魂,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桃城中学人的内心深处。校园里,处处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每一面墙壁上都记载着师生成长的历程,每一寸土地都保留着师生一起奋斗的足迹。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形成学校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李国信校长在2013年下学期担任校长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教育现状种种弊端,审时度势、合理定位、准确决策,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学校本着“对学生生命负责、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原则,平等、和谐地接纳、包容、尊重每一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对生命成长的期待。学校通过开展激情跑操、弟子规诵读、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班级之星、课前三分钟演讲、运动会、联欢会、远足、成人礼、百日誓师、学生课堂展示比赛等系列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彰显个性、展露才艺的舞台,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担当意识。学校的这种人本教育如春风化雨,净化心灵,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李国信校长说:“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能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一所学校要靠精神支撑方能成为名校,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所以说,校训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没有校训的学校,不是一所完整意义的学校;缺乏真正校训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

何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呢?校训的核心在“尊重”二字上。首先,尊重就是平等。领导和老师们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其次,尊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重自己,二是尊重他人,三是尊重客观现实,四是尊重规则(规章制度)。第三,尊重体现在班级管理上,就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第四,尊重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地发现自己,发掘自己,建立高度的课堂自信,知识自信,变被动为主动,“我的课堂我做主”。

转变办学思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路

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效课堂。“快乐参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奠定了它和别人不一样的“6+1”高效课堂。这里的课堂是学生们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导师、导演。课堂是学生们表现天地和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敢于争论,敢于发表见解。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最终成就学生。这是我们转变教学思路的初衷。正是这种转变让学生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之路。

严格而又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学生时时、处处、事事有老师陪伴、引领和管理,形成从早起床到晚入睡的24小时、贴近式、全方位、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学生们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事事有人做,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以引导为主惩戒为辅,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表现,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来桃城中学就读的孩子都能学得快乐,过得充实,自信阳光,健康发展。

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在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让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人生态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扬帆远航,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

原桃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良如是说:“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是一所普通高中,近几年在衡水强手如林的教育大环境中,脚踏实地,顺势而为,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可喜可贺。教育需要改革,但真正敢于改革的是少数。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依然是‘以分数论英雄,用成绩来说话’的大环境下,桃城中学高中部能够把‘以人文本,尊重生命’作为校训,不仅仅是要深思熟虑,更是需要些勇气的。学校几年的发展证明,校训表达的理念是超前的,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极具前瞻性的。”

在桃城中学高中部,不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对“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耳熟能详,就连不在一线工作的教辅人员谈及校训都感触很深,如数家珍。校训正如春风可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一个人。在这里,所有教职员工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每个学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春风里茁壮成长。

正如衡水学谷教育集团、衡水桃城中学董事长张福谦所说:“高中部起点较低、竞争激烈,但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不服输、不认命。他们认真分析衡水教育形势,确定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准了一条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在这里,孩子们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教学模式被社会认可,高考成绩也连创新高。牢记社会责任,坚守特色理念,培养自信、创新、合作、奉献的优秀高中学生——我们的老师们是好样的,我们的高中部也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办学靠理念,发展靠眼光。校园是一块净土,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学校文化,让学校成为教师满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是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改革创新者,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将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搭建师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美、更加富有人本韵味,建成师生生活的幸福家园,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为衡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浏览数:298

一周的大听课活动过去了,我们的校长、主任和老师们积极的参与听课、评课,大家很辛苦,但一周下来我深有感触,我们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看到了我们老师的优秀,精英中学老师能做到的我们老师也做到了,我看到了我们学生的精彩,精英中学学生能做到的我们也做到了,甚至我们有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超过了精英中学,我更看到了我们五中高中部的希望,我们能行,我们不比别人差,只要我们努力,我们肯定能得到发展。

一周下来,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思路决定出路,落后就要被淘汰,没有人可怜失败者,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我们必须团结进取,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五中高中部也能进入先进学校行列,有一天我们的老师们也能享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努力吧!老师们!

再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希望对咱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这道题我都讲过n遍了,学生还是出错!”。这句看似牢骚的话,却十分引人深思。一个“讲”字道出了老师教学效果差的根源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识记的过程中,朗读一遍能记住10%,听一遍能记住20%,看一遍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亲手做一遍能记住90%。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才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的根本。诚然,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不可忽略的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学生才是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成。因此,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才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根本途径。于是,如何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高效完成学习过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就成了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职业化追求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呢?

一、尊重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必须先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学生有了主动想学的欲望,学习的情感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有了基础。

让学生情感动起来,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执教的课程,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巨大的“亲和力”可以让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勇于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学习,在学习上,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乐于表达,急于表现,教学也自然达到了高效。

   让学生情感动起来,其次,要重视激励的巨大作用。

   好的老师一定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闪光点,并能用放大镜去放大它,提升高度给学生以激励。好的老师也能够引导学生自我审视发现自己的潜能,再激励学生把潜能化作亮点。老师的激励满足了学生“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的心理需求,学生内驱力得到有力激发,自然就会情趣盎然投入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的源动力。

二、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因材施教。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问题的预设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传统教学的备课、教案都是由老师设计,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在老师的牵引下展开,课堂仅满足少数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在备教材的基础上,着力备学生。教案变为导学合一的导学案,学案的设计必须服务于学生的需求。学案中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疑问,而不是老师的主观臆想,问题的阐释是学生自学后的展示,而不是老师陶醉式的讲解,教室讲台、黑板是学生自学展示的舞台,课堂是学生互相合作、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辩论、互相印证、突破自我局限、提升自我认识的广阔空间,课堂时空里,老师是设计者、参与者、点播者、激励者。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够不喜欢吗?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其中“创新”是关键词。传统教学受应试影响极深,由于追求答案的统一,课堂上打压、扼杀学生求异思维的事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要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

   创新源于个性的发展。当前,个别课堂上还存在老师由于驾驭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原因打压学生个性展示的现象,这是与教育原理相悖的,课堂上学生个性飞扬的精彩展示理应得到保护和激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的课堂,必定会生机勃勃。

   大量教育实践表明:真正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尊重学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回到“教学生学”的正确轨道上来,一切从尊重学生出发,要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