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建校于1978年,2001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学校坐落于衡水市区永兴西路,美丽的滏阳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风纯正。经过多年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三个校区,在校生3000多人。 走在桃城中学高中部校园里,首先被学生们鲜艳的红色校服后面“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吸引。这是桃城中学高中部的灵魂,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桃城中学人的内心深处。校园里,处处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每一面墙壁上都记载着师生成长的历程,每一寸土地都保留着师生一起奋斗的足迹。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形成学校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李国信校长在2013年下学期担任校长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教育现状种种弊端,审时度势、合理定位、准确决策,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学校本着“对学生生命负责、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原则,平等、和谐地接纳、包容、尊重每一孩子,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对生命成长的期待。学校通过开展激情跑操、弟子规诵读、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班级之星、课前三分钟演讲、运动会、联欢会、远足、成人礼、百日誓师、学生课堂展示比赛等系列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彰显个性、展露才艺的舞台,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担当意识。学校的这种人本教育如春风化雨,净化心灵,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李国信校长说:“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能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一所学校要靠精神支撑方能成为名校,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所以说,校训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没有校训的学校,不是一所完整意义的学校;缺乏真正校训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 何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呢?校训的核心在“尊重”二字上。首先,尊重就是平等。领导和老师们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其次,尊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尊重自己,二是尊重他人,三是尊重客观现实,四是尊重规则(规章制度)。第三,尊重体现在班级管理上,就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第四,尊重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地发现自己,发掘自己,建立高度的课堂自信,知识自信,变被动为主动,“我的课堂我做主”。 转变办学思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路 充满活力和魅力的高效课堂。“快乐参与,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科学严谨的学风和教风奠定了它和别人不一样的“6+1”高效课堂。这里的课堂是学生们的,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导师、导演。课堂是学生们表现天地和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敢于争论,敢于发表见解。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最终成就学生。这是我们转变教学思路的初衷。正是这种转变让学生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才之路。 严格而又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学生时时、处处、事事有老师陪伴、引领和管理,形成从早起床到晚入睡的24小时、贴近式、全方位、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学生们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事事有人做,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以引导为主惩戒为辅,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表现,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来桃城中学就读的孩子都能学得快乐,过得充实,自信阳光,健康发展。 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在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孩子们的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让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人生态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扬帆远航,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 原桃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良如是说:“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是一所普通高中,近几年在衡水强手如林的教育大环境中,脚踏实地,顺势而为,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可喜可贺。教育需要改革,但真正敢于改革的是少数。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依然是‘以分数论英雄,用成绩来说话’的大环境下,桃城中学高中部能够把‘以人文本,尊重生命’作为校训,不仅仅是要深思熟虑,更是需要些勇气的。学校几年的发展证明,校训表达的理念是超前的,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极具前瞻性的。” 在桃城中学高中部,不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对“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校训耳熟能详,就连不在一线工作的教辅人员谈及校训都感触很深,如数家珍。校训正如春风可化雨,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一个人。在这里,所有教职员工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每个学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春风里茁壮成长。 正如衡水学谷教育集团、衡水桃城中学董事长张福谦所说:“高中部起点较低、竞争激烈,但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不服输、不认命。他们认真分析衡水教育形势,确定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准了一条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在这里,孩子们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教学模式被社会认可,高考成绩也连创新高。牢记社会责任,坚守特色理念,培养自信、创新、合作、奉献的优秀高中学生——我们的老师们是好样的,我们的高中部也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办学靠理念,发展靠眼光。校园是一块净土,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学校文化,让学校成为教师满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是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改革创新者,衡水桃城中学高中部将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搭建师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美、更加富有人本韵味,建成师生生活的幸福家园,学生成长的幸福乐园,为衡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
课改之树,尊重满枝——我对校训“以人为本”的理解作者:董秀峰浏览数:743次
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不敢大声说话的腼腆女孩,她给我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地紧张。课堂上,哪怕我提出来的问题很简单,她也从不举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对不上眼神。我课下问她,她也说不清原因。我提问了她几次后,几乎放弃了对她的鼓励。但“6+1”的课堂是不容许我放弃她的,有一次轮到她回答问题时,虽然她还是那么小的声音,我也没有听明白她说得什么,但我说了一句“你这次回答问题的声音比前几次大多了,来,我们来为×××同学加加油吧!”教室里掌声稀稀落落响起来。我接着说:“虽然×××同学声音还不够大,但对于她来,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作为她的同学,看到她的进步,我们不应该献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吗?”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的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再后来,每逢这位同学回答问题,我不用说话,教室里都掌声如雷。×××同学说话的声音依然不够洪亮,但她会珍惜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不断展示自我、主宰自己、推介自己,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老师和同学。这就是体现在课改课堂上尊重,因为尊重,这位同学有了进步,因为尊重,整个班级和谐而美丽。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着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我认为“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学生本身就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因此不能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个“潜能”就是说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人。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试没有及格,老师就认为他以后都不会及格了,并且长大之后也不会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了。就是没有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校教育是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比如:我们的运动员获得冠军后,对他们采访时往往都会说感谢我的启蒙教练,细心的栽培我,对我的指导…… 确立了这一观点,我们的学生才能进步,才能改错;教师才能才原谅学生的错误,才能把容错教育运用到日常师生关系的维系中。 2. 学生是独特的人(独) “独特”主要说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它是与片面相对的,从一方面来说,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发展德智体美劳。比如:《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道德、智力、审美意识、敏感性、精神价值等的综合,而不是单单只注重某一个,否则就会造成人格分裂。其次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作为老师就要在追求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后还要认识到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点要求教师做到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比如教师不能对孩子说:“这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真笨。”因为处在他们这个阶段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仅仅是这样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把孩子看做是孩子,要遵守阶段性原则。只有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才能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发现学生的特长、闪光点;才能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不是说教师让往东就往东。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生也是社会的成员之一,因此也享有法律权益与法律保护。举例来说,在某节语文课上,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位学生说背不出原话,就让他用自己的理解去说,效果非常好。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进展顺利。 总之,关爱学生有很多种方式,用鼓励代替批评,代替冷落,那么老师都是好老师,学生也都是好学生。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